


12月31日,公司在工科楼D345举办了202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经验分享与动员会,会议邀请了校科技处李福来副处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程科学学院教授、国家杰青倪勇教授,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国家优青黄建平教授作报告,会议由学院副经理曹宇光主持。会议60余名师生到场聆听了报告。
会上,李福来处长从国家基金政策与改革,2021年学校国家基金情况,2022年国家基金计划三个方面做了报告。李处长着重强调了2022年的四项改革重点:1、推动“四个板块”资助布局改革;2、强调多元投入,促进协同创新;3、优化人才资助体系;4、深入推进分类评审。
倪勇教授站在评审专家的角度给大家分享了自己的经验和建议。倪勇教授提出理想的基金申请书要注重天时、地利、人和。项目的选择为天时,申请书的撰写准备充分为地利,项目的评审信用为人和。建议老师们申报青年基金要“脚踏实地”,面上基金要“仰望星空”。
黄建平教授结合自己的申报人才项目的经历,分享了自己的经验做法和体会。黄建平教授主要从优青的申请形势、申请流程、函评的评分机制、申请书的撰写、答辩准备等几方面详细介绍了自己的心得体会。
最后,曹宇光副经理对三位专家精心准备的报告表示感谢,并强调学院老师要吸收专家经验与心得分享,同时鼓励大家放下包袱积极申报。此次交流会,学院邀请有着丰富经验的三位专家,为师生解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最新政策、历年资助和获批情况,从评审过程、前期准备、评审标准、撰写技巧等方面分享经验与体会,旨在解答师生疑问、搭建交流平台、激励申报者信心。
倪 勇: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力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程科学学院副经理、中科院材料力学行为和设计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主要研究材料中的各种应力驱动不稳定性、复杂失效过程等非线性、非平衡力学现象,揭示材料构效关系,发展3D打印等手段剪裁细观结构,设计高性能材料结构,主持国家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中科院战略先导B专项子课题、华为公司委托项目等已在Nat.Mater.,Nat.Commun.,PNAS,Adv.Mater.,JMPS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和邀请专著章节两章。应邀在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上做特邀报告和分会场主席四十余次。
黄建平: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傅成义青年科技奖”获得者、光华学者特聘教授、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山东省泰山学者青年专家、教育部霍英东青年教师奖,主要从事“复杂介质地震波传播机理及三维高精度成像”研究,在复杂介质地震波正反演基础理论、复杂油气储层地震成像关键技术与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了创新性成果。为两个国际SCI杂志副主编,2个国内杂志编委会委员,发表SCI论文91篇,EI论文64篇,授权专利及软件著作权60项,获得省部级奖励6次,第一著者出版科研专著4部,承担课题40余项,其中国家级课题及子课题11项,相关成果在国内十余家油田及科研院所推广应用,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及经济效益。
学年校历